(责任单位:电力司牵头,规划司、核电司、新能源司配合。
成本高是巨大挑战不过,绿色钢铁的研制仍有重大挑战需要克服,其中最重要的挑战是氢电解需要消耗大量电力。全球可持续发展智库伍珀塔尔气候环境和能源研究所的弗曼雷德菲舍迪克认为,在未来几年内,应该有足够多的绿色钢材来启动气候友好型的汽车生产。
戴姆勒公司已计划到2039年让其供应链实现脱碳,并要求供应商以碳中和的方式进行生产。随着世界各国纷纷制订碳中和目标,人们对绿色钢铁的需求正与日俱增。每个人都在争先恐后地进入市场并争取率先扩大规模。彭博社最近的一项分析指出,到2050年所需的大部分电解产能目前还尚未规划。这3家企业已签署一项框架协议,共同参与钢铁行业能源密集型初级工厂的可持续改造项目。
萨尔茨吉特公司已经开始研制绿色钢铁,今年将向梅赛德斯奔驰公司供应少量此类产品,用于汽车车身结构。这意味着全球钢铁行业排放量将从2020年的3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减少到2050年的7.8亿吨。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执行会长何文波看来,钢铁工业减污降碳不仅要靠综合治理和机制引导,更需要在技术创新上谋出路。
一些环境容量不足、能耗减量压力大的地区将倒逼钢铁产能就地压减,或逐步向环境、能源条件更优越的地区转移。日本、韩国每立方米烧结烟气的各项污染物标准也显著高于中国的超低排放标准。而去年,钢铁业吨钢的综合能耗降至540千克标准煤,吨钢二氧化硫和颗粒物的排放量均低于0.5千克,各指标均明显下降。李新创认为,为适应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化发展,在推动流程结构调整的同时,现阶段亟待依靠工艺装备升级改造、绿色低碳技术创新解决难题。
减污降碳谋划新思路在决定中国钢铁未来的关键、前沿技术大规模开发上,一定要走协同创新之路,特别是在关键低碳冶金技术方面,要在研发组织上实现变革和突破。钢铁行业面临新挑战虽然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成果显著,但该行业仍是我国最大的工业排放源,双碳目标下仍将面临新的挑战。
在钢铁优化用能及流程结构方面,开展高效球团矿生产工艺、熔剂性球团生产、高炉大比例球团矿冶炼、高炉高效使用块矿等先进工艺技术研究,减少烧结矿用量。2019~2020年,通过推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5000万吨钢铁产能全面实现超低排放,减少污染物外部传输约30%,北京市PM2.5浓度首次实现30+。因此,氢能冶炼、氧气高炉及非高炉冶炼将是重点。其次,钢铁产业布局结构调整也面临新的挑战。
同时,一些地方出于财政税收压力而滋生对钢铁产能的地方保护主义,也会限制钢铁企业的布局优化调整。超低排放取得较大成效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尤勇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绿色低碳化改造,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积极培育绿色增长新动能,工业绿色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对于钢铁工业来说,超低排放改造等绿色低碳发展也取得了较大进展。而欧洲上述三项指标每立方米分别为50毫克、500毫克和400毫克
此外,2020年,山西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7%,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90%,实现了国家下达目标。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级生态环境保护监察专员李凌昇介绍,十四五时期,山西省地表水国考断面由十三五的58个增加至94个。
此外,山西大力推进公转铁。作为能源大省,山西近年在加快产业转型的同时,也在加码生态保护修复。
对此,山西将按照饮用水源、黑臭水体、工业废水、城镇污水、农村排水五水同治思路,消除劣V类水体,确保水环境质量稳定达标。除此以外,十三五期间,山西水环境质量取得极大改善,58个国考断面中,优良水质比例由2016年的48.3%上升到2020年的70.7%,劣Ⅴ类水质比例由2016年的27.6%到2020年全部消除。多措并举之下,山西生态环境正在逐步向好。李凌昇说,目前,山西部分城镇污水处理厂能力不足或运行不稳定;雨污分流改造未完成,汛期生活污水溢流直排,个别工业企业借雨期偷排超排问题突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低,直接影响入河排污口达标。在山西省政府新闻办4日举办的发布会上,山西省生态环境厅新闻发言人、一级巡视员陆东表示,山西将坚持绿色引领、循环低碳,深入推进生态修复,持续提升环境质量。针对产业结构、治理手段等短板,山西对症下药。
20家焦化企业、17家水泥熟料企业列入今年完成超低排放改造计划。到十三五末,山西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持续打造蓝天碧水净土。
数据显示,2020年,山西全省PM2.5平均浓度、优良天数比例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均排名第2。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64.4%,同比增加0.6个百分点。
今年7月,山西PM2.5平均浓度22微克/立方米,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月度最好水平。1-6月,山西全省铁路货运量同比增长14.1%,累计淘汰14.1万辆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
陆东介绍,山西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3.18%,超过全国同期平均水平。全省58个国考断面全部退出劣V类,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到70.7%。刘大山说,今年以来,山西11个设区市空气质量都实现改善,长治、晋城、朔州、大同、临汾、太原、晋中7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幅度在10%以上。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刘大山说,到今年10月底,山西近5年将累计形成600多万户清洁取暖能力,预计可减少散煤使用2400万吨。
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山西汾河流域国考断面全部退出劣V类,实现了一泓清水入黄河。在亮出治水成绩单的同时,山西也直面短板。
1-7月,山西11个设区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为5.39,同比下降12.6%。在绿盾专项行动中,山西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沙漠公园、地质公园、自然文化遗产7类270处自然保护地实行集中统一保护,形成系统完备的保护体系。
山西严格控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加速淘汰退出炭化室高度4.3米焦炉,推进工业企业污染深度治理,24家在产的钢铁联合企业基本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其间,山西右玉、沁源、沁水、蒲县、芮城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右玉和沁源2县荣获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基地
作为能源大省,山西近年在加快产业转型的同时,也在加码生态保护修复。针对产业结构、治理手段等短板,山西对症下药。多措并举之下,山西生态环境正在逐步向好。在山西省政府新闻办4日举办的发布会上,山西省生态环境厅新闻发言人、一级巡视员陆东表示,山西将坚持绿色引领、循环低碳,深入推进生态修复,持续提升环境质量。
山西严格控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加速淘汰退出炭化室高度4.3米焦炉,推进工业企业污染深度治理,24家在产的钢铁联合企业基本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刘大山说,今年以来,山西11个设区市空气质量都实现改善,长治、晋城、朔州、大同、临汾、太原、晋中7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幅度在10%以上。
陆东介绍,山西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3.18%,超过全国同期平均水平。除此以外,十三五期间,山西水环境质量取得极大改善,58个国考断面中,优良水质比例由2016年的48.3%上升到2020年的70.7%,劣Ⅴ类水质比例由2016年的27.6%到2020年全部消除。
其间,山西右玉、沁源、沁水、蒲县、芮城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右玉和沁源2县荣获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基地。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级生态环境保护监察专员李凌昇介绍,十四五时期,山西省地表水国考断面由十三五的58个增加至94个。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东奔西跑网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